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、重量最重、音律最全、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,堪称“编钟之王”。
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(战国早期),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体现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。总重2567公斤,长钟架长748厘米,高265厘米;短钟架长335厘米,高273厘米。
曾侯乙编钟,战国早期文物,中国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。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市)出土。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
曾侯乙编钟,铸造于战国早期,1978年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,是我国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好、铸造最精美的一套编钟,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。钟架长748厘米,高273厘米。
战国曾侯乙编钟朝代:战国。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)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,为该馆“镇馆之宝”。
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(战国早期),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体现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。总重2567公斤,长钟架长748厘米,高265厘米;短钟架长335厘米,高273厘米。
战国时期曾国制造的。曾侯乙编钟,战国早期文物,中国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。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市)出土。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
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市)成功发掘。下面我为你整理的湖北编钟是哪个朝代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!湖北编钟是哪个朝代 曾侯乙编钟,出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,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王。
1、银哥阿爸和金娘阿妈思念儿女心切,历尽艰辛,向各村寨讨来碎铜,找皇帝要得封号。铸成一公一母两个铜鼓编钟。六月初六,铜鼓编钟敲响,银哥和金娘即站在犀牛背上回来。
2、荆楚网 湖北日报 一件震惊世界的国宝,差点毁于施工爆破。昨日,著名文博专家谭维四回到熟悉的省博物馆,走进守护国宝的省武警总队二支队十中队官兵的军营,为战士们讲述曾侯乙编钟发掘的历史往事。
3、因是在曾侯乙墓出土的,因此也将这些编钟叫做曾侯乙编钟。曾侯乙墓的编钟、编磬及其它乐器,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配制。
4、曾侯乙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(即姬姓随国)的国君。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者稍晚,大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了诸侯王,在位大约三十年。
5、湖北省博物馆推选的三件国宝分别是越王勾践剑、云梦睡虎地秦简和曾侯乙编钟。
1、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(战国早期),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体现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。总重2567公斤,长钟架长748厘米,高265厘米;短钟架长335厘米,高273厘米。
2、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、重量最重、音律最全、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,堪称“编钟之王”。
3、战国曾侯乙编钟朝代:战国。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)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,为该馆“镇馆之宝”。
4、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,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(今随州市)曾侯乙墓出土,现存湖北省博物馆。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
5、主要特点:设计结构精巧,音乐性能良好,演奏效果独特。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,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,完整无缺。
主要特点:设计结构精巧,音乐性能良好,演奏效果独特。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,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,完整无缺。
曾侯乙编钟是考古所见最大、最重、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。全套编钟重5吨,共65件钟,十二律齐备,每件合瓦形钟均能演奏呈3度音阶的2个音。编钟上的铭文记录了一部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。
曾侯乙编钟数量多、规模大,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,悬挂在3层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。编钟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,中层次之,下层最大。最小的一件重2400克;最大的一件重206千克。
曾侯乙编钟,铸造于战国早期,1978年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,是我国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好、铸造最精美的一套编钟,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。钟架长748厘米,高273厘米。
战国曾侯乙编钟朝代:战国。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,国家一级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)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,为该馆“镇馆之宝”。